close

遊完風車又回返荷蘭第二大城市鹿特丹Rotterdam 。它是歐洲最大的海港,直到近年被上海趕上奪去世界最大的海港稱號,成為老二。



歐洲之塔Euromast又名〝老襯亭〞,建于1960年,是為了迎接當年在鹿特丹舉辦的花展而建造。被稱歐洲桅杆的高塔,可鳥瞰全市。是鹿特丹的象征和著名景点。



De doelen音樂廳,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被嚴重破壞。 1966年開始重建音樂廳。 是荷蘭最大、也是全歐洲最現代化的一座音樂廳,每年吸引了數十萬的樂迷前來賞樂。



鹿特丹世界貿易中心



鹿特丹的市政廳



我們經過一間藝術學院,看見牆上有這一句


I have to change to stay the same


"我必須改變,以保持不變"


們一路行一路猜想和討論這句說話的真正意思!我還將此句拍下,待回來再作研究。係呀,Ms A去旅行係純屬觀光和八卦,幾無聊的


回到家中一查,原來說此句的主人是威廉·德·庫宁Willem de Kooning


他和我一樣也是移民來美國


還曾住在NJ和NY的荷蘭美國人呢(但他就是一位非常成功人物)


看畢他的生平,更明確了解他所說的是甚麼!


在異國生活是需要很多勇氣,在這句話的背後包含了幾分惆悵與無奈?


I have to change to stay the same。。。


下午我們吃了一頓超級難吃的中式快餐,便到以皇家陶瓷故鄉之稱的台夫特(Delft


P.S. 威廉·德·庫宁Willem de Kooning出生鹿特丹市。14歲就在一家商業美術和裝飾公司打工,晚上到鹿特丹的藝術和技術專科學校上夜校。1924年,他曾在布鲁塞爾和安特衛普學習。22歲才移民NJ,做油漆工。第二年,他到NY,靠事商業美術謀生,並繼續作畫。30年代的畫壇時尚立体主義和超現實主義,希特勒上台后,許多德國畫家移居NY,他們带來了抽象繪畫主義。威廉將此溶合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個人風格,在NY画家群中嶄露頭角。在美的頭十年,他靠商業美術生活,有時還得找别的工作來維持生活。直到30年代后期,他受雇于NY世界博覧會,担任联邦藝術計劃的壁畫制作。此后,他的繪畫可以為他帶來稳定的收入,並完全放棄了商業美術,專心於繪畫藝術的探索。

P.S. 在美國常聽老外諷刺一個搞藝術的與做漆工的沒有分別,而漆工比藝術家更会找錢回家....我想此句的來由不是自Willem de Kooning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ellada999 的頭像
    Bellada999

    Ms A的部落格

    Bellada9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