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女友的女兒第一次離家去海外歷練,母親感女兒自小性格獨立又是自資出國,心感安慰和自豪。



那知,小丫頭上機了,女友的自以為心安卻落下傷感眼淚,WhatsApp Ms A訴衷情。

可惜這位沒心沒肺的卻盡潑冷水:

「心安?? 妳成身債,有排嘆啦!

古人有云嘅嘢「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
 ,字字夭心夭肺,那有老點
??

安啦!安啦!回家泡泡腳
(對不起,最近對足湯十分熱衷) 一定好睡!睡醒就冇事啦!」


那邊廂還嘮嘮叨叨說着女兒的傷感話語...


唉呀,這個母親真是沒完沒了,只好硬着頭皮寫下這篇: 如何做一個成功的母親/女人



現今很多人批評: 時下青年難教,動輒尋死或失蹤。
但這些話的背後,父母是否應也擔上一些責任和反思呢?



若是獨生子女,從小就不懂友愛互讓的相處與忙碌的父母欠缺溝通和家教,

又或說教太多,身教太少?把對孩子的投資全放在功課成績上,

課餘提供一些時款電玩,令他們完全與社會脫節,完全仰賴父母照顧成長。 






這些過於依懶的行徑,是否最有效的教養方法?
如果父母不照顧他,他只有死路一條。


這個世界所有的愛皆以""""為目的。

只有父母對子女的愛,是以分離為最終。

在西方教育中,父母對待兒女是盡快讓他們從自己生命中分裂出去。


他們盡責養大了小孩,完成教學後
, 就是一個能獨立思考的個體。

年齡夠就要他們搬家,成就兒女的獨立自主。


子女不是寵物,父母只是他們漫長人生路的一部份,

前方會迎來更多的絆腳石,只有自小培養出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性格,

才能在跌倒中盡快起立,穩步向前進。


一個適當距離和獨立就是對
""的尊重。








也有一種父母以愛為前題,做出一些非愛型略奪行為。



例如對兒女說: 因為我某某的犧牲,所以你必須要作某某的回報。


這一切都是利用""的名義而對子女作出劫掠和傷害。是一種非愛的行為。







做為一個女人,成了母親後,她的感性更全面,兒女就是自己的感情缺口:
子女第一個微笑,第一次高燒,第一趟離家遠行,
還有....還有..... 

這一切每每令她眼窩發潮鼻子歙動欲捨難離。
 


在外國有一些優秀的女人不見得處於婚姻狀態卻又堪稱完美的人生: 


 
有至少是一個男人有份好工作也是好媽媽。

在家庭關係中她們能悠悠地飾演各種角色如此柔軟和圓融快樂地過活。



一個完美的女人的定義,除了具有性感和感性
同時巧妙地扮演朋友情人妻子和母親的女人。



我們不是外國人,但卻能擇善而從。

或者中國人在「懂得愛」這件事上有時候想得太複雜太「有條件」而變成包袱




以上內容純屬個人意見,歡迎對號入座!

P.S. 感性的母親,妳今天好些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ellada9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